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技术培训班顺利召开
作者: 大岗山站 更新时间: 2018-06-04

2018515-18日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草)管理中心在山西太原举办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技术培训班。会议主要内容为培训退耕还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相关技术与社会经济效益调查方法;研讨开展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的工作思路;部署2018年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工作;组织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站点现场教学。国家林业局退耕办敖安强副主任、段昆处长、各省退耕办负责人及技术支撑单位负责人、国家统计局住户办连佳佳副处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中心主任王兵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环森保所牛香副研究员和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谢晨处长参加培训会。

515日上午九点,培训会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开班。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草)管理中心敖安强副主任,山西省林业厅张云龙副厅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中心主任王兵研究员,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谢晨处长,国家统计局住户办连佳佳副处长,国家林业局退耕办段昆处长出席开班仪式。

1.jpg

2.jpg

    开班仪式由段昆处长主持,张云龙副厅长首先致辞,他首先对诸位到场嘉宾表示欢迎,随后介绍了山西省林业发展情况,重点指出了山西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其对山西省生态环境改善所做的突出贡献及其在扶贫攻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山西退耕还林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兄弟省份的鼎力相助下,通过政策性的调整、规范化实施、制度化的管理和科学化的监测,一定会成为山西省生态扶贫的主干工程,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致富工程,也一定能成为践行绿水青山的示范工程。

3.jpg

国家林业局退耕办敖安强副主任发表讲话。他指出过去的二十年退耕还林走过了极其平凡又极其辉煌的历程,退耕还林事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存在新的特点,具有新的使命和新的认识:第一,退耕还林已经由局部地区植被恢复的专门工程变成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第二,退耕还林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第三,退耕还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第四,退耕还林是林业和草原部门履行部门职责的重要手段,是林业由原来的基础产业部门向公共服务部门转变的节点、标志、里程碑。

随后,敖安强副主任总结了退耕还林监测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技术标准和规范初步建立,;第二,以国家森林生态监测网络为主体,各方面参与的技术体系得到建立和极大的巩固;第三,依靠国家预算资金项目支持各级各类项目资金共同发挥作用的资金保证体系初步建立;第四,服务工程管理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机制发挥成效;第五,初步形成了一批重点地区、重点区位和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可供参考的数量化指标,完成了四本国家报告。

最后傲安强副主任布置了2018年退耕还林监测工作任务与要求:第一,三大效益联合监测,形成一本三大效益综合分析的报告,重点开展退耕还林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结合率、对贫困户增收的贡献率、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贡献率的监测评估;第二,组织实施发现各地一些好的管理和技术模式;第三,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发现一些好的监测站点,积极纳入国家生态站和退耕还林专项监测站,在技术和资金支持上予以优先考虑;第四,各省退耕办要积极主动配合、协调监测评估和报告的写作;第五,树立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按照要求和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4.jpg

   5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住户办连佳佳副处长,分别从调查体系、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四个方面对退耕还林监测调查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5.jpg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谢晨处长,分别从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体系、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成果展示、经验问题和趋势几个方面做了题为《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方法与经验》的报告。两个报告提高了大家对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的了解和认识。515日下午,山西、贵州、宁夏、重庆、甘肃、广西进行了退耕还林监测的交流发言。

6.jpg

    516日上午,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中心主任王兵研究员就《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站建设与监测质量提升》做了精彩报告。王兵主任首先回顾了2013-2016四本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所取得影响、经验及发现问题。他指出各省提交生态参数不全与生态数据不合理是影响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精度的核心问题,例如多数省份现在还无法有效进行退耕还林工程治污减霾净化大气功能的监测,个别省份的蒸散量数据存在明显错误;数据质量就是监测质量,要提高监测质量必须抓住两个关键,建好一个网络”。他指出准确可靠的生态参数是高质量生态效益评估的关键,规范化、标准化的监测站建设是获取可靠生态参数的关键,只有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国家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站网络,才能够实现规范化建站、标准化监测,进而获取可靠的生态参数。目前依靠国家林业局审批的达到国家级生态站建设水平的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站数量只有湖南慈利生态站,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全国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的需要,发展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省级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站,通过入网认证的形式组建一个高标准的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是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认证挂牌组建一个国家级退耕还林监测网络可以实现建立评判标准、把控数据质量、增强工作显示度、实施高效统筹管理的目标。因此,王兵研究员指出,今年只有通过认证入网的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站才具有提交退耕还林监测数据的资质,没有通过入网认证的监测站将不具备提交数据资格其提交的数据将被拒收。最后,王兵研究员对入网认证的步骤程序、认证审核内容等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山西省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站的认证情况进行具体说明。会后多个监测能力较强的工程省退耕办积极沟通,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尽快通过认证,提升监测水平和能力。

7.jpg

8.jpg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孙拖焕副院长从规划布局、监测、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山西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山西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分享。

9.jpg

    516日下午,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志泊教授做了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中的应用探索》的报告,介绍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10.jpg

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魏天兴教授做了题为《退耕还林工程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以黄土高原为例》的报告,总结了其团队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多项水土保持研究科研项目及其科学发现与科研成果。

11.jpg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陶玉柱博士做了题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分析》的报告,依据《2016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对全国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生态需求的吻合度以及政策、社会、经济因素与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形成发展相互作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展现了退耕还林工程三大效益耦合分析的探索。

12.jpg

    517日,全体参会人员到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东山实验林场生态站进行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现场教学。现场教学分别参观了生态站的综合观测塔、水量平衡场、气象场和环境质量监测系统。通过现场教学,使学员更加具体地认识了相关生态效益监测仪器设施,掌握了相关的观测技能,提高了其技术能力,对下一步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非常有益。

19.jpg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gf@cern.ac.cn TEL:010-62889564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