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及绿色核算”系列丛书之上海卷
作者: 大岗山站 更新时间: 2017-06-15
近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及绿色核算”系列丛书(以下简称“系列丛书”)第四卷:上海市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监测布局与网络建设研究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该系列丛书包括了我国各个尺度森林生态连清及价值评估的重要成果,向读者展示了森林生态连清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案例,有力地加快了森林生态连清的推广和普及,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森林生态连清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并把“绿水青山价值多少金山银山”这本账核算清楚。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基于我国国情作出的战略部署。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学研究的问题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和综合化,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也越来越大。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方面的问题 ,一批区域、国家和全球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应运而生,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结果,为生态学、环境科学、全球气候变化与影响、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起步较晚。为了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开始建设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生态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开展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网络主要有两个:国家林业局下属的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TERN)和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的森林空间跨度大,立地条件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且复杂,对于国家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科学评估,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巨大的工程。由于缺乏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的标准体系,生态站建设和定位观测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亟需建立一整套的技术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以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为依托,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基础和指南。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首席科学家、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的提出者与设计师王兵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制定了森林生态站建设、观测指标、观测方法、数据管理及数据应用等一系列标准,顺应了林业标准化体系发展的需求,规范了森林生态站的建设和观测研究,全面提升了森林生态站建设和观测研究水平;同时,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的提出与应用,解决了当今重大生态工程评估工作面临的瓶颈问题。 
     目前,我们面临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城市游憩空间和景观不足、自然生态环境匮乏等环境问题。城市森林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对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净化大气、旅游休憩等方面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高效的生态服务。因而,城市森林是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的高效转化器。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南濒杭州湾,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是一个土地面积6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15多万人的特大型城市。上海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规模大,但是生态空间匮乏且分布不均,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有限,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需求强烈。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市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践城市森林理念,在几乎没有天然森林资源的薄弱基础上大力实施人工造林,森林覆盖率从3%增加到15.03%,初步形成了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完善了城市森林长效管理机制,发挥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海林业呈现出了“三小三大”的特点:“小林业大作为,小功能大服务,小团队大协作”。同时,上海城市森林建设也面临着诸如生态空间网络不够健全、土地资源约束生态发展等挑战。上海不仅应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和面积,而且应从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转化率的角度着手,不断提高现有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建设森林公园和森林游憩场所,让市民生活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紧密结合。 
     为了提升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转化率,必先掌握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监测数据,因此,上海市林业局2015年启动了“上海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网络布局研究”项目。上海市林业总站为项目承担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为技术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参与单位。根据上海自然、社会环境及森林资源特点,将上海划分为4个生态区(中心城区、西部湖沼平原区、东部滨海平原区和河口三角洲);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以上海市地貌指标、土壤指标、植被指标、生态规划指标和城市转化率指标为基础分类依据,按照布局原则,通过图层叠加分析,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布设12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森林生态站)。其中,中心城区布设3个森林生态站(中山公园森林生态站、共青森林生态站、金海森林生态站),西部湖沼平原区布设3个森林生态站(叶榭森林生态站、佘山森林生态站、拦路港森林生态站),东部滨海平原区布设5个森林生态站(金山石化森林生态站、海湾森林生态站、浦江森林生态站、老港森林生态站、安亭森林生态站),河口三角洲布设1个森林生态站(东平森林生态站),形成上海城市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监测网络。 
     本研究报告充分反映了上海城市森林建设成果,为在市域尺度上构建一个观测站布局合理、观测技术先进、信息处理和发布设施完善的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监测网络奠定了基础。该监测网络将为居民生活游憩提供环境信息服务,促进生态型宜居城市建设;全面监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特性和过程变化,积累长期动态变化基础数据;构建城市森林和生态环境研究平台,提升城市林业研究水平;全面监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森林生态连清提供科学有效数据支撑;向广大市民群众开展科普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国际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网络布局及研究进展

    第二节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网络布局及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监测布局与网络建设意义

第二章    上海自然社会环境及森林资源

    第一节 上海自然条件概况

    第二节 上海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节 上海森林资源概况

第三章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监测布局与网络建设

    第一节 布局原则

    第二节 布局依据

    第三节 布局方法

    第四节  总体布局及特点

    第五节  观测研究内容

    第六节  网络建设与管理

第四章    上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专项监测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上海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监测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上海城市森林植物对大气颗粒物防控功能监测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上海常见绿化树种重金属富集能力监测研究进展

    第四节 上海城市森林林下植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监测研究

    第五节 上海生态公益林抚育成效监测研究进展

    第六节  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参考文献

名词术语

附表  86个连片面积≥10公顷的Ⅰ、Ⅱ级森林斑块信息表

附图

附件      相关媒体报道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gf@cern.ac.cn TEL:010-62889564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